7月31日,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展局联合指导,粤港澳智能建造产业发展联盟和香港建造业议会共同主办的第一届粤港澳建筑机器人大赛颁奖仪式暨“建设未来:建筑机器人”论坛在香港成功举行。
粤港两地共话协作 擘画智能建造蓝图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有关负责同志指出,本次大赛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发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战略决策和智能建造工作部署的生动实践,更是深化粤港澳建筑领域交流合作的重要举措。大赛在粤港两地呈现了建筑机器人技术研发的突破性成果、应用实战技术落地的广阔前景以及产业交流的丰硕成果,展现了三地卓越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期待三地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在技术攻关、标准制定、产业生态构建等方面紧密联动,推动粤港澳智能建造产业集群效应持续放大,助力建筑业转型升级。
香港发展局常任秘书长(工务)刘俊杰表示,香港特区政府通过建造业创新及科技基金鼓励私营部门采用机器人技术,香港发展局正积极推动具备自动化、远程控制及人工智能功能的高效建筑机器人应用于公共工程项目,相关技术在多个项目试点成效显著。本次活动汇聚全球顶尖企业、学术机构及创新者,集中展示建筑机器人领域的最新突破,充分彰显了机器人技术在改变建筑实践、提升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通过促进政府、行业与学术界的合作,将助力构建智能建造生态系统,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来自同济大学、德国雷根斯堡应用技术大学、悉尼科技大学等机构的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在论坛活动上围绕建筑机器人技术迭代、应用场景拓展及未来产业生态塑造展开深入探讨。

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演讲
跨区域队伍同台竞技 成果彰显行业标杆水准
本次大赛在粤港两地分段举办,吸引超100支队伍参赛。参赛阵容涵盖高校、科研机构及业内领军企业,不仅横跨粤港澳三地智能建造核心力量,还汇聚了长三角等国内重点产业集群的骨干团队,覆盖建筑机器人研发、应用、运维全产业链,集中展现了当前国内智能建造技术的高水平创新与多元发展路径,成为彰显行业创新活力与区域协作成果的标志性平台。
此前,作为大赛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赛区竞赛在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成功举办。应用实战竞赛聚焦建筑施工核心环节,参赛队伍聚焦墙板安装、地面整平、地砖铺贴、无人机巡检等工程实际场景,以高精度操作与高效协同完成竞技任务;技术研发竞赛则瞄准行业痛点,涌现出一批突破性成果,如“隧道特种检测机器人”整合多光谱探测与AI分析技术,“轨道交通智能修复机器人”可实现轨道裂缝自主识别与修补,“磁吸爬壁式钢模板清理机器人”为钢结构施工提供了自动化解决方案。这些成果不仅体现了技术创新,更搭建了“政产学研用”的合作桥梁。颁奖环节中,广东赛区的26支获奖队伍受到广泛关注,获颁“最佳表现奖”“创新之星”等多项荣誉。其中,隧道特种检测机器人、轨道交通智能修复机器人等技术研发成果,因解决行业关键问题获高度评价;应用实战竞赛中的无人机巡检、地面整平方案,被认为具有较强的工程推广价值。
香港赛区设建筑机器人实战比赛、性能比赛和挑战赛三大项目。实战比赛面向指定类型机器人供应商,参赛队伍围绕钻孔、烧焊、物料运输、墙面喷涂等施工关键环节,凭借精准的机械控制与高效的流程配合完成竞技任务,共25支队伍获颁“最佳表现奖”“实用之星”“效能之星”等荣誉。性能比赛吸引建筑机器人企业、大专学生及研究机构等队伍参与,其中,9支入围队伍在活动当天展示突破性的机器人创新技术,21支队伍获颁“创新之星”“最佳设计奖”等荣誉。挑战赛则面向中学生队伍,学生们通过创意报告与工作坊实践,学习运用机器人系统完成组装改装,在模拟缩小版建筑工地的场景中处理物料运输、工地监测及自动化等实际任务,展现了学生们对机器人系统的认知、适应力,以及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养。

中学生操作机器人完成模拟任务
活动当天同期举行为期3天的成果展,展出超过20部建筑机器人,包括油漆机器人、机械狗、无人机等。广东赛区的部分获奖机器人与香港及国际同类设备同台亮相,包括可实现全自动操作的墙板安装机器人、搭载智能算法的无人机巡检系统等。参观者通过互动体验,直观了解建筑机器人设备如何提升施工效率、保障作业安全,展现了智能建造从技术研发到实际应用的全链条成果。

嘉宾们参观建筑机器人展览

观众参与机器人互动体验
此次大赛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对粤港澳建筑机器人技术的一次集中检阅,更深化了三地在智能建造领域的合作交流。从广东赛区的实战比拼到香港会场的全球对话,赛事搭建了跨地域、跨领域的交流平台,为推动建筑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