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17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在陕西省西安市举办。论坛以“数联古今 智绘文明——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汇聚了世界各国政府部门、国际组织、企业及学术机构代表,围绕“保护·传承”“技术·创新”“产业·赋能”“开放·共治”四个议题展开深入讨论,着力探索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方法、新路径,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会同相关单位联合打造的“数筑记忆——广东城乡历史文化数智化保护传承”项目受邀参加论坛精品展览展示活动。

前期,数筑记忆项目经过世界互联网大会组织的多轮国内外专家评审,成功入选《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案例集(2025年)》,成为广东省唯一受邀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精品展览展示活动的项目。

广东作为中华传统文明的集聚地与承载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地位,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和华侨华人的重要祖籍地,历史文化资源具有数量多、类型全、分布散、价值高等特征,传统保护管理面临业务链条长、协同效率低,数据标准不一、质量参差不齐,决策支撑弱、公众参与低等难点问题。数筑记忆项目作为广东省数字文化建设的重要案例,针对难点问题,创新性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三维扫描等前沿技术,构建了覆盖全省历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平台。项目整合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传统村落、历史建筑等丰富的遗产资源,形成广东省城乡历史文化资源“一张图”,实现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和监控,构建了一体化的信息数据管理平台。项目不仅提升了广东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管理水平,也为全国历史文化保护工作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广东范式”。

数筑记忆项目核心成果体现为“四个一”总体目标,建立一套覆盖全域、动态更新、权威统一的历史文化资源“一张图”,搭建一条贯通省、市、县三级的业务流、数据流、审批流协同通道,打造一个面向政府、专家、公众、企业的多元数字生态,形成一批可推广、可持续的制度成果与技术标准;实现四大创新突破:“数字透视眼”实现数字化永久保护,破解遗产保护盲区,“智能审批脑”打造全流程智管模式,重构业务管理流程,“数据立交桥”构建全要素共享体系,打通跨域协同壁垒,“微服云架构”建立自动化技术底座,筑牢高快好用基石;提出四条方法路径:历史文化资源数据信息的规范治理,历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采集、汇集,历史文化资源的宣传展示与公众参与,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平台的建立使用。

展览现场通过互动装置,生动展示数筑记忆项目在数据采集、智能分析与可视化呈现等方面的技术成果,让观众切身感受数字技术如何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在接受国内外嘉宾巡馆时,项目负责人表示:“我们不仅留存了岭南地区独特的城乡记忆,更探索出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文化遗产数智化保护模式。借助世界互联网大会这一国际平台,我们期待与全球同行互学互鉴,共同推进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领域的创新应用。”